在前面三篇的分享中,
BILL個別介紹了視覺聚焦、視覺衝擊與視線流動三者的詳細概念,
他們都是簡報設計的目的中,三個基於投影片本質所產生的必要目的。
在這一篇,BILL會以「有效資訊量」以及資訊/雜訊的綜觀角度重新審視,
讓大家更了解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 :-)
(前置概念閱讀)
視覺聚焦:一次專注一個重點,聚焦你的簡報內容
視覺衝擊:視覺衝擊:讓觀眾目睹你的感受
視線流動:簡報的視線流動:用視覺的文法說故事
有效資訊:是「資訊」還是「雜訊」?剖析投影片設計的有效性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資訊與雜訊的基本概念:
簡報視覺設計裡面每一個可以辨識的元素都算是訊息,
而訊息如果「符合(講者演講的)目的」且彼此之間具有「邏輯聯結」
那麼該訊息便是屬於資訊,反之則屬於雜訊。
而簡報視覺設計的好壞便是取決於資訊與雜訊兩者的相對份量;
一份設計良好的投影片,或是說「有效」設計的投影片,
便是有較多的資訊與較少的雜訊。
2013年12月5日
2013年11月14日
簡報的視線流動:用視覺的文法說故事
各位讀者好久不見~BILL回來囉!!!
今天要介紹的是簡報的「視線流動」
在進入正題前,
再次替大家複習之前BILL所介紹的投影片設計三大元素—
從目的、媒介到風格的思維概念,
也就是「目的決定媒介選擇、媒介選擇構成風格、風格回頭實現目的」,
它們三者的關係可以如下圖所示:
而在目的之中,有三個基於投影片本質所產生的必要目的,
分別是視覺聚焦、視覺衝擊與視線流動。
在上兩篇我們已經介紹過第一與第二個必要目的—視覺聚焦與視覺衝擊的概念,
而今天便讓我們進入第三個投影片設計的必要目的:「視線流動」。
視線流動的意義是減少「選擇雜訊」
也就是讓觀眾在閱讀時,
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找到合理的閱讀順序並看懂畫面上的資訊。
這樣的特性在畫面上必須「同時」並陳大量資訊時尤其重要。
今天要介紹的是簡報的「視線流動」
在進入正題前,
再次替大家複習之前BILL所介紹的投影片設計三大元素—
從目的、媒介到風格的思維概念,
也就是「目的決定媒介選擇、媒介選擇構成風格、風格回頭實現目的」,
它們三者的關係可以如下圖所示:
而在目的之中,有三個基於投影片本質所產生的必要目的,
分別是視覺聚焦、視覺衝擊與視線流動。
在上兩篇我們已經介紹過第一與第二個必要目的—視覺聚焦與視覺衝擊的概念,
而今天便讓我們進入第三個投影片設計的必要目的:「視線流動」。
視線流動的意義是減少「選擇雜訊」
也就是讓觀眾在閱讀時,
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找到合理的閱讀順序並看懂畫面上的資訊。
這樣的特性在畫面上必須「同時」並陳大量資訊時尤其重要。
2013年11月1日
視覺衝擊:讓觀眾目睹你的感受
簡報之所以相對更純演講擁有更豐富的表現力,
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簡報可以造成觀眾的「視覺衝擊」。先前BILL所介紹的投影片設計三大元素—從目的、媒介到風格的思維概念,
也就是「目的決定媒介選擇、媒介選擇構成風格、風格回頭實現目的」,
它們三者的關係可以如下圖所示:
在目的之中,有三個基於投影片本質所產生的必要目的,
分別是視覺聚焦、視覺衝擊與視線流動。
在上一篇我們已經介紹過第一個必要目的—視覺聚焦的概念,
而今天介紹便讓我們進入第二個投影片設計的必要目的:視覺衝擊。
為什麼簡報需要視覺衝擊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3D電影的興起開始談起。
下圖是大家在電影院佩戴3D眼鏡觀看IMAX 3D電影的照片:
3D電影其實內容與劇情,甚至是音效基本上都與傳統的2D電影無異,
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便是3D電影提供了更好的「臨場感」。
也就是3D電影讓觀眾感到更加的身歷其境、彷彿進入了電影中的世界一般。
2013年10月26日
一次專注一個重點,聚焦你的簡報內容
每個人設計投影片、上台簡報的動機各不相同,
但是可以很確定的是基於投影片的根本性質,
視覺「聚焦」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從目的、媒介到風格:投影片建構的設計心法分享中,
BILL介紹了投影片設計的三大元素—從目的、媒介到風格的思維概念,
也就是「目的決定媒介選擇、媒介選擇構成風格、風格回頭實現目的」
讓我們用下面的示意圖再回顧一次:
但是可以很確定的是基於投影片的根本性質,
視覺「聚焦」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從目的、媒介到風格:投影片建構的設計心法分享中,
BILL介紹了投影片設計的三大元素—從目的、媒介到風格的思維概念,
也就是「目的決定媒介選擇、媒介選擇構成風格、風格回頭實現目的」
讓我們用下面的示意圖再回顧一次:
在目的、媒介到風格的設計流程中,
確定演講者的目的是最開始的關鍵步驟。
每個人的目的雖各不相同,
但是基於投影片本身的性質,
包括投影片是連續但分張播放的媒體、設計要能聚焦觀眾注意力、觀念導向等特性,
有三個目的是充分且必要的,
也就是投影片需要有視覺聚焦、衝擊與流動;
而今天要談的就是三者之中最基礎的「視覺聚焦」。
2013年10月22日
從目的、媒介到風格:投影片建構的設計心法
前面幾篇我們有討論到資訊與雜訊的取捨以及投影片的本質,
以及如何統一應用設計元素,
到這邊BILL終於可以開始介紹簡報藝術烘焙坊最核心的設計觀念/心法,
也就是投影片建構的設計三元素:目的、媒介與風格。
在繼續看下去之前,
提醒大家這三個元素不是又三個簡報必勝法則之類的項目,
而是投影片設計的邏輯決策過程,
也就是投影片製作的設計SOP概念。
當然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BILL不敢說所有簡報專家或是投影片的設計者都是根據這三個元素製作投影片,
(事實上如果你長期Follow簡報藝術烘焙坊
就不難發現我們著重的面向與坊間所說的簡報技巧有極大的差距XD)
但是這一套從目的、媒介到風格的設計思考流程,
可以讓每個人在有限的預算內,
用合理的時間與精力設計出有效、簡約且吸睛的高品質簡報。
以及如何統一應用設計元素,
到這邊BILL終於可以開始介紹簡報藝術烘焙坊最核心的設計觀念/心法,
也就是投影片建構的設計三元素:目的、媒介與風格。
在繼續看下去之前,
提醒大家這三個元素不是又三個簡報必勝法則之類的項目,
而是投影片設計的邏輯決策過程,
也就是投影片製作的設計SOP概念。
當然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BILL不敢說所有簡報專家或是投影片的設計者都是根據這三個元素製作投影片,
(事實上如果你長期Follow簡報藝術烘焙坊
就不難發現我們著重的面向與坊間所說的簡報技巧有極大的差距XD)
但是這一套從目的、媒介到風格的設計思考流程,
可以讓每個人在有限的預算內,
用合理的時間與精力設計出有效、簡約且吸睛的高品質簡報。
2013年10月17日
跟模板說拜拜,改用統一的元素建構投影片!
很多人對於投影片「模版」有著很深刻的迷思,
認為不使用模板的投影片就是所謂的藝術投影片、創意投影片,
真正用於工作場合報告的投影片還是有個模板看起來比較正式、有秩序。
因此很多相關網站都會提供PowerPoint模板下載以取悅使用者。
事實上,許多好看的模板充其量就只是投影片的「制服」而已;
它們可以很迅速的統一每一張投影片表面看起來的樣子,
卻往往以犧牲每一張投影片的表達力作為代價。
統整整份投影片雖然具有重要性,
但是就好像在一個組織或團隊中
最重要的並不是統一每個成員外在的服裝與造型(當然如果是櫃台服務員那就另當別論)
而是整個團隊內在的認知、文化與價值觀;
一份投影片需要統一的也不是外在的模板與裝飾,
而是其中內在的設計元素。
那要怎麼樣統一設計元素呢?
接下來BILL就以SlideShare上面的熱門作品
"11 Things My Son Taught Me about Life and Business"
當做例子進行說明:
2013年10月11日
是「資訊」還是「雜訊」?剖析投影片設計的有效性
相信許多讀者都有這樣的困擾,
就是在職場上或是在學校裡當你企圖替投影片做一些不同凡「想」,
如應用滿版的照片、少少的文字時,
你的主管或是教授會告訴你:
「嘿!這是工作報告,重要的是內容,投影片不要設計過頭了!」
這時你的心中總會湧出一股替自己辯解的衝動,
想要告訴對方沒眼光的是他而不是自己。
但實際上有時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
很多時候當我們想要替我們的簡報做一些改變時,
我們希望的是投影片可以變得「美」一些—而非設計得「好」一些。
美固然很好,但是不但主觀而且也非使用投影片的本質,
(關於投影片本質可以參考掌握投影片6項設計本質,輕鬆駕馭不犯錯!)
更重要的是投影片的「有效性」,
也就是講者所使用的視覺輔助是否有助於其所想要表達的內容。
有效性同時也定義了設計的好壞,
也就是說,設計良好投影片的定義即是最能讓講者有效表達的視覺輔助,
那麼怎樣才能衡量一個設計的有效性呢?
就是在職場上或是在學校裡當你企圖替投影片做一些不同凡「想」,
如應用滿版的照片、少少的文字時,
你的主管或是教授會告訴你:
「嘿!這是工作報告,重要的是內容,投影片不要設計過頭了!」
這時你的心中總會湧出一股替自己辯解的衝動,
想要告訴對方沒眼光的是他而不是自己。
但實際上有時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
很多時候當我們想要替我們的簡報做一些改變時,
我們希望的是投影片可以變得「美」一些—而非設計得「好」一些。
美固然很好,但是不但主觀而且也非使用投影片的本質,
(關於投影片本質可以參考掌握投影片6項設計本質,輕鬆駕馭不犯錯!)
更重要的是投影片的「有效性」,
也就是講者所使用的視覺輔助是否有助於其所想要表達的內容。
有效性同時也定義了設計的好壞,
也就是說,設計良好投影片的定義即是最能讓講者有效表達的視覺輔助,
那麼怎樣才能衡量一個設計的有效性呢?
2013年9月30日
別讓無心的設計害了你—「簡約」從細節開始
近年來拜Steve Jobs之賜,
設計的重要性在各個領域都逐漸展現。
而一些重要的設計核心概念,
如「簡約是細膩的極致」、「少即是多」
人們也逐漸朗朗上口;
大家漸漸懂得簡化排版可以讓畫面變得更簡潔,
更能聚焦觀眾的注意力。
只是我們真的做得夠「簡約」了嗎?
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
在設計簡報時我們雖然希望力求精簡,
但往往會因為無心之中所做出來的設計,
而使得畫面上的東西雖然變少了,卻沒有達到簡約。
接下來我們就以下面這張範例投影片來討論:
這張投影片所說的是管理學定義的經理人四大角色:計劃、組織、領導與控制
相信有稍微涉獵過管理課程的朋友都會有印象。
下面是某位同學在報告時所設計的投影片,
老實說他設計的不差,該呈現的要素都有到位,
就像是你我身邊有點美工基礎或是對投影片有些在意、龜毛的同事的作品;
然而這張投影片中還是充滿許多不必要的雜訊,
如背景中搶眼的橘色相框設計:
而一些重要的設計核心概念,
如「簡約是細膩的極致」、「少即是多」
人們也逐漸朗朗上口;
大家漸漸懂得簡化排版可以讓畫面變得更簡潔,
更能聚焦觀眾的注意力。
只是我們真的做得夠「簡約」了嗎?
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
在設計簡報時我們雖然希望力求精簡,
但往往會因為無心之中所做出來的設計,
而使得畫面上的東西雖然變少了,卻沒有達到簡約。
接下來我們就以下面這張範例投影片來討論:
這張投影片所說的是管理學定義的經理人四大角色:計劃、組織、領導與控制
相信有稍微涉獵過管理課程的朋友都會有印象。
下面是某位同學在報告時所設計的投影片,
老實說他設計的不差,該呈現的要素都有到位,
就像是你我身邊有點美工基礎或是對投影片有些在意、龜毛的同事的作品;
然而這張投影片中還是充滿許多不必要的雜訊,
如背景中搶眼的橘色相框設計:
2013年9月18日
別再「貼上」數據了:用設計思維呈現複雜概念
前面兩篇文章該用白板、海報、動畫還是投影片?簡報輔助工具比一比!
以及掌握投影片6項設計本質,輕鬆駕馭不犯錯!,
討論了投影片的必要性以及其設計上的本質。
相信看過的讀者都很清楚哪些場合應該使用投影片進行簡報,
以及在人云亦云中分辨出正確的投影片設計觀念。
然而這兩者僅能讓我們在設計上被動的「不犯錯」。
接下來BILL便要以前面兩篇文章的觀念為基礎,
和大家分享如何以「設計思維」的方式進行設計,
主動、有系統地逐步建構出優質投影片。
前幾天BILL聽到了一篇演講,
主動、有系統地逐步建構出優質投影片。
前幾天BILL聽到了一篇演講,
內容是關於如果上班族坐下來的時間太長會使壽命減少的警告。
在演講中,講者引述了一段康健雜誌2013年4月173期的內容段落:
在演講中,講者引述了一段康健雜誌2013年4月173期的內容段落:
美國癌症協會檢視了12萬美國人14年來坐著的時間和死亡率,
發現女性只要每天坐超過6小時,
就比每天坐少於3小時的人,
早死於各種疾病的風險高了37%。
男性則多了18%。
2013年9月11日
掌握投影片6項設計本質,輕鬆駕馭不犯錯!
鋼鐵人Tony Stark, 原圖片來自2012電影「復仇者聯盟 The Avengers」 |
BILL相信不少人看這部電影除了喜歡裡面的劇情,
更是羨慕劇中的超智慧AI助理J.A.R.V.I.S.和超高科技立體投影、操作界面。
只要男主角Tony Stark有什麼要求,
J.A.R.V.I.S.馬上會把所有的資料如上圖一般彙整成精美的簡報,
並且以立體投影的方式呈現出來。
在現實的生活中,
雖然我們離這樣的科技還是很有距離,
我們沒有這樣的AI助理、還是得親手設計簡報,
而且在設計的過程中往往還會卡住、效果不如預期,
但其實這樣的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掌握下面介紹的投影片6項設計本質,
就可以讓你把時間花在刀口上、少走很多冤枉路!
2013年9月5日
該用白板、海報、動畫還是投影片?簡報輔助工具比一比!
很多人只要一站到台上,
就會犯一種「投影片癮」的毛病。
如凡是上台報告就一定要用投影片,
或是開會時要求與會者預先提交投影片講義等等(這簡直是陋習)。
遇到這種情況時,
講者要不是被投影片牽著鼻子走,
就是大搞脫稿演出的戲碼把全場的人都嚇死,
心中留下「投影片僅僅是裝飾性質的工具」的陰影。
其實這樣的情形不是投影片的原罪,
而是因為在許多情況中
進行簡報其實並不需要投影片!
利用像是黑/白板、海報或是動畫,
甚至是單純的口頭演講都會有更好呈現效果!
那究竟何時該用,何時又不該用投影片呢?
接下來BILL將會比較投影片與不同簡報工具的特性,
並且藉此釐清投影片的特性,以及適合使用的場合。
2013年8月6日
2013年6月11日
在朋友或家人前排練:傾聽來自身旁的聲音!
By jamingray from Flickr |
唐太宗曾經說過,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話不只適用於治理天下
也適合用在準備演說
在正式上台之前,
如果可以找你的家人或是朋友加以演練,
那麼對於演講或簡報將會有莫大的幫助
或許他們並不一定是演講大師,
但是他們的反應正代表著觀眾可能會有的反應,
因此你可在此時根據他們的回饋改善演講的表現。
同時透過這樣的排練過程,
他們可以讓你適應真的有觀眾在聆聽時的臨場感,
同時扮演朋友支持的角色,
讓你對自己的演說產生更多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這些聆聽者的建議一定要注意,
但是建議的內容卻不見得要完全採納。
原因是因為,
雖然建議的內容是基於他(們)對於內容的理解而提出,
但這樣的理解卻不見得是你想要表達的原意,
而建議的方法也不見得適合你。
以下整理出當你進行類似的實境排練時,
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
2013年6月6日
上台前場勘,掌握屬於自己的舞台!
By Margaret Wertheim on Wikipedia
|
為了一個重要的場合的演講、簡報或是報告,
花費了很多心思做準備,
包括打算在現場營造的舞台效果、內容充實的投影片、甚至是道具等等,
結果等到真正上台時,
卻發現場地和想像完全的不一樣,
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
包括麥克風沒電、電腦故障或不會使用、投影片檔案變形或不相容、投影機燈光暗淡或根本無法作用等。
就算這一切都很順利克服了,
最後看回顧照片時才發現投影機老是把自己的臉打得五顏六色,
出門前的精心打扮完全功虧一簣。
其實這些問題很多只要多用點心便可以解決,
而這便是BILL今天要分享的舞台掌握。
不要以為舞台掌握只是去認識環境,
東看看、西看看那麼簡單。
真的要認真處理的話,舞台掌握甚至可以獨立開闢成數篇專文。
不過就初學者而言,以下三項是BILL認為舞台掌握中最重要的幾個重點:
舞台大小、投影機與電腦等電子器材、麥克風。
2013年6月3日
PowerPoint 2013 全新功能 :合併圖案以自創基本圖形
又好一陣子沒有看到大家XD
這次BILL要和大家介紹的,
是一項PowerPoint 2013的最新功能:「合併圖案以自創基本圖形」
什麼?PowerPoint 201"3"?
沒錯!這就是今年三四月左右上市的最新版PowerPoint軟體!
以往版本的PowerPoint總是受到Apple Keynote使用者的恥笑,
包括不相容、動畫過時、功能雖多卻難以使用等等;
然而這一回,雖然BILL自己也是Keynote的愛用者,
但不得不說這項「合併圖案以自創基本圖形」的功能的確是真正實用的神來之筆。
算是繼PowerPoint 2007的Smart Art方便表格編輯之後,
迎接新時代扁平化設計浪潮最新不可或缺的功能!
究~竟~這是什麼樣的功能呢?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2013年5月23日
歐巴馬在2013年Morehouse畢業典禮演說: "There's no longer time for excuses for black men"
好一陣子沒看到大家了=)
BILL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一個3天前 (2013.5.20)才誕生的精彩演講,
也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3年Morehouse畢業典禮演說!!!
這一篇演講是美國總統歐巴馬3天前
在Morehouse,一間古老、知名黑人學院的畢業典禮演講。
其談論範圍甚廣,
但主旨是勉勵同為黑人(非裔美人)的畢業生
可以把眼界放得更廣,
不要再將身為黑人的處境當作藉口。
整場演講約30分鐘,
如果時間有限的朋友們
可以從16'50"的地方開始看起。
歐巴馬總統在那個時刻點出了全篇的重點:
"There's no longer time for excuses for black men"
這場演講除了內容上令人發人深省以外,
其在藝術,也就是結構上的價值
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BILL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一個3天前 (2013.5.20)才誕生的精彩演講,
也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3年Morehouse畢業典禮演說!!!
在Morehouse,一間古老、知名黑人學院的畢業典禮演講。
其談論範圍甚廣,
但主旨是勉勵同為黑人(非裔美人)的畢業生
可以把眼界放得更廣,
不要再將身為黑人的處境當作藉口。
整場演講約30分鐘,
如果時間有限的朋友們
可以從16'50"的地方開始看起。
歐巴馬總統在那個時刻點出了全篇的重點:
"There's no longer time for excuses for black men"
這場演講除了內容上令人發人深省以外,
其在藝術,也就是結構上的價值
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2013年5月4日
簡報藝術工作坊3:「讓你的講台呈現,成為觀眾的視覺饗宴!」
2013年5月3日
眼神、動作與聲調:文字之「外」的演講語言
上一篇我手寫我口:用「動態朗讀修改」讓講稿變口語!
我們學會透過朗讀建立你和講稿的橋梁,
並且透過交互的朗讀與修改,
把書寫體的講稿變成適合演講與簡報的口語體。
然而對於演講來說,光是「口語化」是不夠的!
它還需要更多元素賦予其表現力,
讓內容從沈靜的稿子變成有力的言語。
並且透過交互的朗讀與修改,
把書寫體的講稿變成適合演講與簡報的口語體。
然而對於演講來說,光是「口語化」是不夠的!
它還需要更多元素賦予其表現力,
讓內容從沈靜的稿子變成有力的言語。
那怎麼樣才能擁有這樣的表現力呢?
這時我們便需要借助文字之「外」的演講語言
也就是眼神交流、肢體語言和語調變化。
這三者就像是舞台上無聲的語言,
可以協助你所想分享的內容更加的精彩。
另外最後我們也會稍微討論到第四個元素,也就是視覺輔助。
雖然視覺輔助並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卻是一項強大而實用的工具。
這時我們便需要借助文字之「外」的演講語言
也就是眼神交流、肢體語言和語調變化。
這三者就像是舞台上無聲的語言,
可以協助你所想分享的內容更加的精彩。
另外最後我們也會稍微討論到第四個元素,也就是視覺輔助。
雖然視覺輔助並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卻是一項強大而實用的工具。
接下來就替各位一一介紹吧!
2013年4月22日
我手寫我口:用「動態朗讀修改」讓講稿變口語!
以及「想講出精彩的演講?從寫好稿子開始! 」的分享中,
我們可以了解建構講稿、甚至是逐字稿,
對於一場演講/簡報的重要性,
就如前文所言:「所有偉大的演講,也都是從偉大的演講稿開始!」
然而撰寫逐字稿很容易使你的演講聽起來不口語、有點僵,
甚至造成反效果,使你和觀眾距離疏遠。
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克服呢?
以下就是BILL今天要分享的解決方法:「動態朗讀修改」
動態朗讀修改的概念是,
透過朗讀建立你和講稿的橋梁,
並且透過交互的朗讀與修改,
把書寫體的講稿變成適合演講與簡報的口語體。
其必要性在於當我們撰寫講稿時,
大多是分成數次、花較長的時間寫完的,
大多是分成數次、花較長的時間寫完的,
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
寫出來的文字會有的思路的差異。
寫出來的文字會有的思路的差異。
2013年4月21日
簡報藝術工作坊2:「實踐生活美學?從簡報藝術開始!」
2013年4月8日
調整Keynote '09 的投影版面長寬比
先前已經介紹過「調整PowerPoint 2010 的投影版面長寬比」
以及「調整PowerPoint 2011 的投影版面長寬比 (For Mac Only) 」的相關技巧,
那麼在素來獨樹一格的Keynote上面,
如何調整其投影版面長寬比呢?
又,Keynote會有和PowerPoint一樣的盲點嗎?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首先我們先來到Keynote的編輯頁面,
背景是BILL在台大國際英語演講社的"Prepared Speech Presentation"小組讀書會所使用的簡報。
對於這樣的使用者介面
剛從PowerPoint轉過來的讀者一定超級不習慣,
畢竟Keynote的編輯邏輯完全不同於PowerPoint。
那麼要如何調整Keynote '09 的投影版面長寬比呢?
這個功能藏在頗為隱密的角落:「檢閱器>>文件>>幻燈片大小>>自定幻燈片大小」
2013年4月6日
Google圖片搜尋新功能:搜尋「透明」背景圖片!
Steve Jobs簡報的極簡美學每每讓人驚艷,
其無懈可擊的「去背」應該是重要關鍵之一。
下圖是Steve Jobs第一次展示iPad功能時的照片,
你可以看見簡潔的設計讓觀眾目光都聚焦於iPad上;
其簡報每樣元素是那麼的純淨、簡潔,
甚至連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圖片背景都沒有!
其無懈可擊的「去背」應該是重要關鍵之一。
下圖是Steve Jobs第一次展示iPad功能時的照片,
你可以看見簡潔的設計讓觀眾目光都聚焦於iPad上;
其簡報每樣元素是那麼的純淨、簡潔,
甚至連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圖片背景都沒有!
然而相信大家都知道替圖片去背頗費功夫,
不論用的是什麼軟體都一樣;
如果我們要做的簡報只是一般例行的進度報告,
並沒有那麼多時間投入簡報的製作,
那怎麼辦才能兼顧效率與簡潔的設計呢?
這時Google圖片搜尋新功能:搜尋「透明」背景圖片,
將是協助你達成這項目標的利器!
不論用的是什麼軟體都一樣;
如果我們要做的簡報只是一般例行的進度報告,
並沒有那麼多時間投入簡報的製作,
那怎麼辦才能兼顧效率與簡潔的設計呢?
這時Google圖片搜尋新功能:搜尋「透明」背景圖片,
將是協助你達成這項目標的利器!
2013年4月3日
找尋風格類似的圖片:善用Google圖片「外觀相似」工具搜尋!
因應Google介面改版重新修文,舊文發佈於2012年7月26日。
有時用關鍵字在Google圖片搜尋搜圖時
只能找到“接近”心中中意的圖片、卻沒有任何符合者,
最後只好黯然放棄。
這時便是Google圖片「外觀相似」工具派上用場的時機。
延續上一篇圖片總是糊糊的嗎?用Google圖片「其他大小」功能搜尋最高畫質版本!
搜尋蝙蝠俠的圖片當例子
搜尋蝙蝠俠的圖片當例子
假設今天Bill需要找一張蝙蝠俠的圖片當做簡報背景,
因此上網搜尋 "The Dark Knight Rises":
2013年4月2日
圖片總是糊糊的嗎?用Google圖片「其他大小」功能搜尋最高畫質版本!
總會想要加點圖片裝飾。
但是往往上網搜尋到自己喜歡的圖片時,
卻發現圖片總是糊糊的,
用投影機打出來時變得超醜,
對整份簡報造成反效果。
此時該怎麼辦呢?
其實聰明的Google搜尋引擎早就替我們想好解決辦法
讓我們可以輕鬆找到圖片的最高品質版本,
方法就是透過Google圖片的「其他大小搜尋」!
就以去年7月最紅的電影"The Dark Knight Rises"為例,
首先在Google圖片搜尋打上關鍵字"The Dark Knight Rises"
結果搜尋出來一大堆圖片:
2013年3月31日
調整PowerPoint 2011 的投影版面長寬比 (For Mac Only)
Mac的PowerPoint 2011和PowerPoint 2010一樣
可以更改長寬比、用於製作傳單或是活動海報
然而其版面長寬比一樣多半是4:3
所以「如何變更簡報檔的長寬比」
和「從已經做好的簡報直接修改造成的扭曲變形」一樣是挑戰
在上一篇調整PowerPoint 2010 的投影版面長寬比已經分享過了解決方法
那在PowerPoint 2011該如何解決呢?
可以更改長寬比、用於製作傳單或是活動海報
然而其版面長寬比一樣多半是4:3
所以「如何變更簡報檔的長寬比」
和「從已經做好的簡報直接修改造成的扭曲變形」一樣是挑戰
在上一篇調整PowerPoint 2010 的投影版面長寬比已經分享過了解決方法
那在PowerPoint 2011該如何解決呢?
首先改變長寬比的地方,位於「佈景主題>>版面設定>>投影片大小」:
(2010是「設計>>版面設定」這種令人困惑的改變只有在微軟才會發生XDDD)
(2010是「設計>>版面設定」這種令人困惑的改變只有在微軟才會發生XDDD)
進入以後一樣可以看見不同預設大小的版面長寬比;
同樣的,投影片大小和投影片方向皆可更改,也可以自訂長寬。
同樣的,投影片大小和投影片方向皆可更改,也可以自訂長寬。
2013年3月30日
調整PowerPoint 2010 的投影版面長寬比
隨著PowerPoint簡報軟體的發展,
其圖片、圖形處理的功能,
早已與某些圖像處理軟體並駕齊驅。
因此在一般非正式活動的籌備時,
使用PowerPoint或是其它簡報軟體製作傳單或是活動海報
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習慣。
然而簡報用的版面長寬比多半是4:3
和印刷常用的紙張比例並不相同,
該怎麼樣才夠變更簡報檔的長寬比呢?
又,如果想要從已經做好的簡報直接修改,
是否會造成長寬比的扭曲變形呢?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其圖片、圖形處理的功能,
早已與某些圖像處理軟體並駕齊驅。
因此在一般非正式活動的籌備時,
使用PowerPoint或是其它簡報軟體製作傳單或是活動海報
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習慣。
然而簡報用的版面長寬比多半是4:3
和印刷常用的紙張比例並不相同,
該怎麼樣才夠變更簡報檔的長寬比呢?
又,如果想要從已經做好的簡報直接修改,
是否會造成長寬比的扭曲變形呢?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首先改變長寬比的地方,位於「設計>>版面設定」:
進入以後就可以看見
不同預設大小的版面長寬比;
在PowerPoint 2010
你不但可以調整投影片大小,
也可以更改螢幕投影片方向,
甚至也可以自訂長寬,具有許多的調整空間!
不同預設大小的版面長寬比;
在PowerPoint 2010
你不但可以調整投影片大小,
也可以更改螢幕投影片方向,
甚至也可以自訂長寬,具有許多的調整空間!
簡報藝術工作坊1:「哇!你是怎麼做出來的?」
「我們是簡報藝術烘焙坊,這是我們的目標:秉持著初衷
帶著以往進行大小演講與教學的經驗,
這次我們想透過簡報藝術工作坊
向更多人分享我們的所學與熱情,
讓人人都可以實現輕鬆上臺的夢想,
讓我們親手打造出的簡報,成為生活中的藝術!」
簡報藝術工作坊在突破重重困難以後,
終於登上了舞台!
在一路上我們受過很多人的啓發與幫助,
也在幫助人們上台簡報的過程中,
更加瞭解如何協助每一個有需要的人、
如何搬開每個人學習路上的大石頭。
對我們來說,
這一次的工作坊不僅是我們的自我突破,
更是對一路上幫助過我們、啓發過我們的人
滿滿的回饋!
2013年3月25日
SlideShare:最豐富、創意與專業的簡報分享網站
找不到簡報設計的靈感嗎?
需要依靠範本與模板才會製作投影片嗎?
還是你已經厭倦生活周遭無趣的簡報,
但卻苦於自己無法突破嗎?
若上述任何一點深深地打進你的心坎裡,
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接下來Bill的介紹!
今天要介紹的SlideShare(網址:http://www.slideshare.net)
是全球最豐富、創意與專業的簡報分享網站!
同時也是你所需要的靈感與啓發來源!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多欣賞別人的作品,
往往能夠啓發自己設計的靈感、補足我們思考的盲點;
在SlideShare,
你可以看見許多高手的作品,
也可以看見想像不到的前衛設計;
而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是高手之一的話,
也可以在此分享你的簡報,
把你的作品分享、散播出去=)
需要依靠範本與模板才會製作投影片嗎?
還是你已經厭倦生活周遭無趣的簡報,
但卻苦於自己無法突破嗎?
若上述任何一點深深地打進你的心坎裡,
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接下來Bill的介紹!
今天要介紹的SlideShare(網址:http://www.slideshare.net)
是全球最豐富、創意與專業的簡報分享網站!
同時也是你所需要的靈感與啓發來源!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多欣賞別人的作品,
往往能夠啓發自己設計的靈感、補足我們思考的盲點;
在SlideShare,
你可以看見許多高手的作品,
也可以看見想像不到的前衛設計;
而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是高手之一的話,
也可以在此分享你的簡報,
把你的作品分享、散播出去=)
2013年3月23日
Free iWork Templates:免費的keynote主題下載
今天Bill又要向大家介紹簡報製作的輔助資源了!
說在前頭,今天介紹的iWork Templates只能給Mac電腦的iWork系列軟體使用,
所以使用Windows的朋友們就先望梅止渴一下吧XDDDD (逃
Free iWork Templates(網址:freeiworktemplates.com)
是個免費下載以及分享iWork模板的網站。
那麼什麼是iWork呢?
iWork是Apple替Mac電腦以及iPhone, iPad專門開發的辦公室軟體,
總共包括Keynote, Pages 和Numbers三種,
分別對應大家所熟悉的PowerPoint, Word和Excel。
在我們所著重的Keynote部分,
Free iWork Templates主要可以找到一些不錯的背景圖片;
雖然網站自己號稱提供「模板」下載,
但是實際上所謂的模板往往不過是一張背景圖而已,
和Bill一開始得知此站時的期待有些落差。
雖然如此,還是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所以使用Windows的朋友們就先望梅止渴一下吧XDDDD (逃
Free iWork Templates(網址:freeiworktemplates.com)
是個免費下載以及分享iWork模板的網站。
那麼什麼是iWork呢?
iWork是Apple替Mac電腦以及iPhone, iPad專門開發的辦公室軟體,
總共包括Keynote, Pages 和Numbers三種,
分別對應大家所熟悉的PowerPoint, Word和Excel。
在我們所著重的Keynote部分,
Free iWork Templates主要可以找到一些不錯的背景圖片;
雖然網站自己號稱提供「模板」下載,
但是實際上所謂的模板往往不過是一張背景圖而已,
和Bill一開始得知此站時的期待有些落差。
雖然如此,還是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2013年3月18日
上課學生來不及抄筆記?善用「黑板式」版面設計投影片教學!
隨著簡報使用的普及,
越來越多的老師喜歡在教學使用投影片。
雖然投影片有諸多優點,
然而相較於使用板書,
用投影片上課往往會讓學生感到速度太快、來不及抄筆記。
這時往往教師就必須不斷來回切換投影片,
令人感到十分惱人!
遇到這樣的問題時,
Bill會推薦大家採用簡報的「黑板式」版面
設計教學投影片!
「黑板式」版面設計具有4項主要設計元素
分別是雙區塊版面、半透明遮罩、移動式動畫與可變換輔助性內容。
這樣設計的精神在於
讓教師在進行教學或是學生在進行報告時,
可以兼得
1. 簡報/投影片教學的便利
2. 類似板書教學時的視線引導(老師寫到哪、學生看到哪)
3. 適合抄寫(剛講過的內容不會被一下子被擦掉)
4. 適合進行觀念整合(數個在黑板上的內容同時呈現)的優勢。
這樣的設計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越來越多的老師喜歡在教學使用投影片。
雖然投影片有諸多優點,
然而相較於使用板書,
用投影片上課往往會讓學生感到速度太快、來不及抄筆記。
這時往往教師就必須不斷來回切換投影片,
令人感到十分惱人!
遇到這樣的問題時,
Bill會推薦大家採用簡報的「黑板式」版面
設計教學投影片!
「黑板式」版面設計具有4項主要設計元素
分別是雙區塊版面、半透明遮罩、移動式動畫與可變換輔助性內容。
這樣設計的精神在於
讓教師在進行教學或是學生在進行報告時,
可以兼得
1. 簡報/投影片教學的便利
2. 類似板書教學時的視線引導(老師寫到哪、學生看到哪)
3. 適合抄寫(剛講過的內容不會被一下子被擦掉)
4. 適合進行觀念整合(數個在黑板上的內容同時呈現)的優勢。
這樣的設計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013年3月15日
善用Keynote '09 發表人顯示模式:上台演講好幫手
PowerPoint的簡報者檢視畫面
在Mac的Keynote上也有相應功能:「發表人顯示模式」
發表人顯示模式一樣可以提供簡報時的輔助。
雖然Keynote保持了Apple一貫的簡潔風格,
並沒有太多可以彼此切換的編輯模式,
但是在操作上卻相對直覺!
在Mac的Keynote上也有相應功能:「發表人顯示模式」
發表人顯示模式一樣可以提供簡報時的輔助。
雖然Keynote保持了Apple一貫的簡潔風格,
並沒有太多可以彼此切換的編輯模式,
但是在操作上卻相對直覺!
當然想要有東西可以參考,
首先必須在你的簡報上建立備忘錄。
在Keynote上面並沒有像PowerPoint一樣專門的「備忘稿檢視」模式可供切換,
只能直接在投影片的正下方進行編輯,
方法是點選「顯示方式>>顯示發表人備忘錄」
首先必須在你的簡報上建立備忘錄。
在Keynote上面並沒有像PowerPoint一樣專門的「備忘稿檢視」模式可供切換,
只能直接在投影片的正下方進行編輯,
方法是點選「顯示方式>>顯示發表人備忘錄」
2013年3月12日
善用PowerPoint 2011 簡報者檢視畫面:上台演講好幫手 (For Mac Only)
麥金塔Mac版的PowerPoint 2011在簡報者檢視畫面,
相較PowerPoint 2010有一項突破性的進步:
那就是在電腦尚未外接投影幕時,
便可直接顯示簡報者檢視畫面。
聽起來有些奇怪?
沒錯,這又是微軟所犯下的設計蠢點!
微軟在設計PowerPoint 2010時,
「很貼心」的限制簡報者檢視畫面只會在外接螢幕連上時才能秀出;
因而導致超過9成的使用者
壓根都不知道簡報者檢視畫面是什麼!!
幸好在PowerPoint 2011
這個問題獲得了有效地改善。
簡報者檢視畫面的好處是
在進行簡報時
它可以提供內容的提示。
讓簡報者報告時有所依據,
是極佳的視覺提詞輔助工具。
(參見想講出精彩的演講?從寫好稿子開始!)
當然演講者要避免一直盯著講稿、不停的念稿,
否則簡報效果會大打折扣。
相較PowerPoint 2010有一項突破性的進步:
那就是在電腦尚未外接投影幕時,
便可直接顯示簡報者檢視畫面。
聽起來有些奇怪?
沒錯,這又是微軟所犯下的設計蠢點!
微軟在設計PowerPoint 2010時,
「很貼心」的限制簡報者檢視畫面只會在外接螢幕連上時才能秀出;
因而導致超過9成的使用者
壓根都不知道簡報者檢視畫面是什麼!!
幸好在PowerPoint 2011
這個問題獲得了有效地改善。
簡報者檢視畫面的好處是
在進行簡報時
它可以提供內容的提示。
讓簡報者報告時有所依據,
是極佳的視覺提詞輔助工具。
(參見想講出精彩的演講?從寫好稿子開始!)
當然演講者要避免一直盯著講稿、不停的念稿,
否則簡報效果會大打折扣。
2013年3月10日
演講的轉捩點:善用簡報時的停頓與沈默
有句古諺說:
「雄辯是銀,沈默是金」
很多跟簡報相關的書籍
會告訴你適當運用停頓與沈默的好處;
相信各位讀者或多或少
也看過類似說法、有過相關經歷。
然而各位可曾深究過,
為什麼一場演講或是簡報會需要停頓與沈默呢?
表面上的原因
是給與聽眾和自己喘息的空間;
然而若你細細深究的話,
會發現其實背後有兩個很深遠的原因:
「停頓」是為了於建立演講的邏輯;
「沈默」則是引導觀眾開始真正進行思考。
2013年3月7日
想講出精彩的演講?從寫好稿子開始!
每次提到「簡報」這兩字,
就一定會聯想到當代最偉大的商業簡報大師-
前Apple執行長Steve Jobs。
在舞台上,他一舉手一投足是如此自然,
彷彿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但你可知道他是如何做到如此精湛的演出嗎?
在漫長三個小時的Presentation中,
為什麼他講的每一句話都如此句句珠璣呢?
原因很簡單!
因為他會「背稿」,
不但會背稿,而且還會背到滾瓜爛熟、出神入化!!!
很多的簡報的書籍都會告訴你,
在進行簡報或是演講時
千萬不要寫逐字稿,
因為那會使你的演講聽起來不口語、有點「僵」等等。
最好就寫幾點重點大綱就好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口語與否是個需要克服的問題,
而不是一個應該逃避的問題;
而且最重要的是,
其實這世界上所有偉大的演講,
也都是從偉大的演講稿開始!
2013年3月3日
Spring 2013 台大國際英語演講社小組讀書會(SGD)授課記錄
「吐司是什麼?
他對我來說,是一個大家可以一起進步跟成長的地方!」
- Claire Liu, 32nd President of NTU Toastmasters, Spring 2013
台大國際英語演講社(NTU Toastmasters)
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台大吐司,
是每一位成員- 包括Bill- 實現夢想的起點。
一直以來台大吐司
就像是代代相傳的家庭,彼此互相照顧與守護;
也像是富有活力的團隊,不斷的傳承與創新。
這一天Bill舉辦的小組讀書會(Study Group Discussion)
也是台大吐司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
在這個活動中,
資深的社員會回來和新生教學、分享,
讓新生可以掌握演講的基本方法
並且突破自己的舒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