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個別介紹了視覺聚焦、視覺衝擊與視線流動三者的詳細概念,
他們都是簡報設計的目的中,三個基於投影片本質所產生的必要目的。
在這一篇,BILL會以「有效資訊量」以及資訊/雜訊的綜觀角度重新審視,
讓大家更了解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 :-)
(前置概念閱讀)
視覺聚焦:一次專注一個重點,聚焦你的簡報內容
視覺衝擊:視覺衝擊:讓觀眾目睹你的感受
視線流動:簡報的視線流動:用視覺的文法說故事
有效資訊:是「資訊」還是「雜訊」?剖析投影片設計的有效性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資訊與雜訊的基本概念:
簡報視覺設計裡面每一個可以辨識的元素都算是訊息,
而訊息如果「符合(講者演講的)目的」且彼此之間具有「邏輯聯結」
那麼該訊息便是屬於資訊,反之則屬於雜訊。
而簡報視覺設計的好壞便是取決於資訊與雜訊兩者的相對份量;
一份設計良好的投影片,或是說「有效」設計的投影片,
便是有較多的資訊與較少的雜訊。
用比較圖像化的方式理解資訊與雜訊的關係,
可以用下面這張圖表來理解:
投影片「好」的程度取決於有效資訊量的多寡,
而衡量有效資訊量的方法就是將簡報中的資訊量減去雜訊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邊所指的量僅僅是概念上的,
你很難衡量出「噢,這張投影片有100單位的資訊性,以及200單位的雜訊性」之類的結果。
所以一張投影片有效資訊量的高低,
僅有在和另外一張投影片相比較時才有意義。
有這樣的概念基礎後,
讓我們重新審視之前介紹過的視覺聚焦、視覺衝擊與視線流動概念:
視覺聚焦:增加資訊+減少雜訊
讓我們先回顧視覺聚焦的原始介紹:(http://artofslide.blogspot.tw/2013/10/focus.html)
「視覺聚焦的必要性來自於我們人類大腦的天性。所以聚焦概念的概念基礎可以整理如下:
當我們一次只注意一件事情時,
大腦具有最佳的注意力、理解力與反應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果你在開會時跟旁邊的人說話,
就容易跟不上會議的內容(當然如果會議很冗的話就另當別論XD)。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視覺聚焦呢?
簡言之就是『避免一張投影片同時充滿太多訊息,保持一張投影片專注唯一的重點』。」
假設你覺得投影片上所有訊息都是重要且關鍵的,
若把這些訊息同時並陳在一張投影片上,
則這些重要的訊息每個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通通都是重點就是沒有重點!)
此時你覺得很重要的個別訊息在觀眾眼中「資訊性」都會下降;
同時當你專注在任何一項個別訊息時,
所有其他的訊息都變成了該訊息的「雜訊」。
簡言之就是
「並陳過多訊息在同張投影片,會降低個別訊息的資訊,同時形成互相干擾的雜訊。」
而視覺聚焦的概念
「避免一張投影片同時充滿太多訊息,保持一張投影片專注唯一的重點」
正是針對上述問題產生的解決方案。
因此用有效資訊量的觀點來看,
視覺聚焦的意義在於增加投影片個別訊息的資訊,
同時降低雜訊的干擾。
視覺衝擊:增加資訊
原先視覺衝擊的介紹中,提到視覺衝擊的意義如下:
「簡報中視覺衝擊的意義與3D電影中的臨場感一樣,所以用有效資訊量的角度來看,
都是為了觸動觀眾更多的感官並且加深印象,
讓觀眾不僅僅是理解演講者所說的內容,
並在不同的層面中進入演講者所營造的世界,『目睹』演講者的感受。
透過這樣深化的過程,
演講者傳遞的訊息對於台下的觀眾而言
更具有『資訊性』!(感同身受、引人入勝)」
視覺衝擊所扮演的角色與雜訊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而是針對訊息既有的「資訊」性加以強化。
BILL之前提到幾個視覺衝擊的方法,
如顏色、圖片、空間概念以及數字的視覺衝擊,
都能讓你對所呈現的事實更有感覺、更有Fu。
因此增加投影片設計的資訊,
便是視覺衝擊概念所扮演的角色。
視線流動:減少雜訊
視線流動的意義奠基在降低選擇雜訊,
回顧原先視線流動的介紹如下:
視線流動的意義是減少「選擇雜訊」由此可知以有效資訊量的角度而言,
也就是讓觀眾在閱讀時,
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找到合理的閱讀順序並看懂畫面上的資訊。
這樣的特性在畫面上必須「同時」並陳大量資訊時尤其重要。
如果用選擇雜訊的高低來衡量一個視線流動的好壞,
則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選擇雜訊越低,視線流動越佳。」
視線流動所扮演的角色和視覺衝擊剛好相反;
它並非用於強化事物的資訊性,
而是透過降低觀眾在訊息之間進行選擇的雜訊來強化有效資訊。
所以我們把以上三者一起列出來比較,
就可以得到以下的表格,
凸顯以有效資訊性的觀點分析視覺聚焦、衝擊與視線流動的結果。
可以看出相較於對照組,
三者的有效資訊量都增加了(表中三者之間彼此大小的比較可以忽略)
而其中視覺聚焦是增加資訊與減少雜訊雙管齊下,
視覺衝擊是增加資訊、視線流動則是減少雜訊。
坊間有不少書籍喜歡以數字作為噱頭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根據統計顯示如果這個數字小於10的話都能成功吸睛,
但往往實際上就算是換成另外N個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影響XD
然而經過本篇的說明,
相信各位讀者就能理解為什麼聚焦、衝擊與流動是進行簡報視覺設計時
那3個「必要」的目的,不是1個也不是5個,也不是另外3個。
所以下次設計投影片,當要應用到這3個視覺設計目的時,
不妨從「有效資訊量」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