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Matthew Yohe on wekipedia |
又一陣子好久不見啦!
這段期間有不少人問BILL為什麼烘焙坊最近都沒有更新呢?
大家別擔心,這次BILL回來要和大家分享的新的主題,
那就是創造「驚喜」的時刻!
Apple前執行長Steve Jobs向來是創造驚喜的大師,
往往在產品發表會,他都能夠創造出令人驚喜又難忘的時刻。
而下面的影片-2008年Macbook Air的發表會
其將Macbook Air從紙袋裡面抽出的那一刻至今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甚至因此創造了市場傾向由原本的「小筆電」轉向「超薄型筆電」的趨勢。
時至5年後的今天回顧,依舊經典;
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世人常說Steve Jobs擁有現實扭曲力場,
可以讓你對他所說的話如癡如醉。
其實這樣的能力源自於Steve Jobs對於舞台簡報技巧的善用!
雖然他所用的每個技巧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但是我們以下主要將聚焦在創造「驚喜」時刻的部分
看他究竟如何緊緊抓住每個觀眾的注意力!
前面的鋪陳與賣關子
「鋪陳」一直都是營造舞台效果的重要元素,
不只是因為鋪陳本身可以製造懸疑效果,
(有時你講開頭觀眾就可以猜出後面的內容了)
(有時你講開頭觀眾就可以猜出後面的內容了)
更重要的是在節奏上,
鋪陳可以建立一種觀眾替重要時刻準備的預備節奏,
也就是一種山雨欲來的氛圍。
在這個例子中
Steve Jobs在一開始即說到"There is something in the Air"
鋪陳可以建立一種觀眾替重要時刻準備的預備節奏,
也就是一種山雨欲來的氛圍。
在這個例子中
Steve Jobs在一開始即說到"There is something in the Air"
透過賣關子的方式引起觀眾的疑惑,
提高觀眾的注意力與好奇心之後,
便能順利使讓其後產品的出場變得令人驚艷!
提高觀眾的注意力與好奇心之後,
便能順利使讓其後產品的出場變得令人驚艷!
陶醉與驚喜的時刻
在Macbook Air的發表會中,Steve Jobs 從牛皮紙袋抽出Macbook Air的那一刻
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鏡頭。
這個時刻之所以經典,
不只是因為其成功地營造了前面的鋪陳中觀眾期待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
他讓Macbook Air的最大賣點「功能齊全的超薄型筆電」
透過從牛皮紙袋的抽出而盡在不言中,
而這樣的畫面就會頭過媒體所照的照片流傳出去
並且在網路上不斷的被人閱讀、轉載,
而使得單一場發表會的震撼力與影響力大大提高!
重點是意義而不是數據本身
其實即使在發表的當下,Macbook Air就已經不是最輕也不是最薄的筆電了;
期間亦有其他廠商在相近時間點推出類似的超薄型筆電。
但有趣的是
只有Steve Jobs所推銷的Macbook Air在後來被大多數的人記住。
並引起超薄型筆電的潮流。
這期間的關鍵除了其設計獨特、產品具有重大突破之外,
Steve Jobs的舞台魔力亦給予了許多幫助。
Macbook Air在抽出牛皮紙袋的那一刻
他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了其輕薄,
而這是其他廠商單純使用數據進行說明所做不到的。
單純使用數據,人們只能理解卻無法體會講者所提供的數據的重要性,
以Macbook Air的例子而言,
甚至會疑惑把筆電設計這麼薄的意義何在
(想想看現在智慧型手機發表時,
當廠商炫耀四核心、八核心技術的使用時
你對於核心那麼多有啥用的疑惑吧!)
但是透過抽出牛皮紙袋的動作,
其便攜、拿起來輕鬆不負擔的具體意義馬上顯現了出來,
從而深植每個觀眾的心中;
而這期間的關鍵,便是Steve Jobs透過發表會賦予了產品「意義」。
產品又再次有項革命性的進步,
那就是電池續航力從7小時變成12小時(可以參考上面的影片)。
而這樣的續航力意味著
從此以後每天出門不再需要攜帶充電器等麻煩的設備。
然而可惜的是在今年的發表會中
主講人又走回了以前的老路子,
從技術說明出發、在台上侃侃而談時間變長了多少多少,
意義的部分僅草草帶過。
但是終究這一切僅有「數據」而沒有「意義」時,
便削弱了一場發表會的吸引力。
BILL相信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果粉十分遺憾Steve Jobs的離去的原因:
或許產品優秀依舊,
但就是缺乏了扣緊人心的吸引力
不過BILL也希望透過這個例子的分析
讓大家瞭解到創造「驚喜」時刻、賦予數據「意義」的重要
這將會替每個人的演說與簡報大大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