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顏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顏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6月29日

投影片上的字,要多大才看得清楚?

(本文作者/內容策劃:Richard 林柏儒)
在我們製作簡報、調整字級大小的過程中,總是不斷自問「字這樣夠大嗎?會不會看不清楚?」當文字很多時尤其如此。但實際上,想要觀眾看清楚文字,我們要注意的並不是只有文字多大而已。

2016年4月21日

表格設計實戰—如何善用顏色與形狀聚焦重點?

表格常被人們視為簡報的大魔王,往往是報告裡面不得不放,但放了又覺得傷眼的東西。但事實上,表格也也可以既清楚又優雅,所以這一回想跟大家重新談談表格這個主題。有些朋友覺得,上篇文章使用週期表做例子,雖然好像很炫,但那畢竟不是真正的表格,在應用上遇到了不少困難。既然如此,今天就用貨真價實的表格,一次把觀念和實際如何操作都說明清楚!

2015年3月13日

如何在簡報中呈現複雜表格?

在不久前的Apple發表會上,蘋果釋出了全新的Macbook,引起的騷動竟遠超過研發許久的iWatch XD。
有在長期關注Apple發表會的朋友們想必熟悉,通常Apple很少在發表會中用規格表來說明產品的優點,
而改用巨幅的圖片與圖表打動人心。
確實,傳統表格呆版、複雜而難以聚焦的問題讓許多簡報講師迴避使用表格,
但常常我們在實務上還是需要用表格來呈現資料,這令人該如何是好呢?
今天,就讓我們反Apple之道而行,來談談如何跳脫繁冗的格線,設計簡潔有效的表格。

2015年2月28日

圖像傳達專欄:「小心肥胖使你的人生變黑白!」簡報設計

過了一個農曆年,想必大家都吃了不少好料吧XD
但是就算吃得多也要吃得健康,不然年紀大時就會成為身體的負擔(怎麼好像健康雜誌啊!)。
所以這一篇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小心肥胖使你的人生變黑白!」的簡報設計,
讓大家在認識簡報圖像傳達的同時,也當作是對飲食的小提醒啦!

2015年2月2日

「歷年市佔率變化」的圖表怎麼設計?


(本文作者/內容策劃/ 教學影片製作:彭毅弘 Bill)
在商務簡報中,常常會需要跟「比例」這個概念打交道。比方說分析我們公司主力產品的歷年市佔率變化,或是衡量某項產品與其競品相對銷量的消長。那麼遇到像這種類型的內容我們該怎麼呈現呢?大多數的人的第一直覺往往是使用「圓餅圖」,畢竟誰佔的比例大、誰佔的比例縮水了,只要圓餅的角度大小便可一目瞭然。大部分的時候這個方法是OK的,但當這個方法要處理「連續數組不同比例的比較」這種資料,例如:比較連續數年的市佔率變化時,圓餅圖的呈現方法便會出現致命的缺陷。究竟是什麼缺陷這麼嚴重呢?

2014年10月7日

精準設計:捷運宣導海報大改造!

在臺北每次搭乘捷運時,總是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廣告與宣導海報,
有些海報的設計在水準之上,而有些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自從3月多時駭人聽聞的捷運慘案發生後,
下面這張大眾宣導海報就默默出現在各處的捷運站與車廂中:
過去幾個月來BILL在前往工作室的路上時總是會看到這張海報,
每次看到它時,總覺得這張海報設計的過程非常倉促,
很可能是因應事件的發生,上級指示下屬臨時趕出一份宣導海報,
而下屬在很急的情況下便要求單位的美工、美編趕快拼湊出這份海報並大量送印。
然而成果就如各位所見的,是不折不扣的悲劇。
問題出在哪裡呢?是經費不夠請專業的設計師來設計嗎?還是時間過於倉促呢?
其實都不是。
最大的問題出在於整份海報缺乏BILL不斷強調的「有效資訊」與「精準設計」的觀念
而導致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最後卻事倍功半。

2014年7月25日

如何設計簡報中的資訊圖表(Infographics):個案討論

簡化,就是有效嗎?
最近BILL聽到有些人認為,
有效資訊的概念說穿了就是市面上崇尚「簡化」設計的老梗、
透過不斷又不斷的簡化讓投影片變得簡單。
事實上這個看法並不正確—
簡化只代表了簡報設計中「去除雜訊」的部分,
去除雜訊還需要搭配資訊增加才能最大化有效資訊。
既然以往的工作坊與文章比較著重在去除雜訊的部分,
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如何增加簡報中的資訊,
也就是簡報中資訊圖表(Infographic)的建構。
當然BILL在資訊圖表的領域還只是個新手,
如果各位大大有不同見解的話,歡迎一起討論!

如果用食物來比喻的話,一般的資訊圖表的概念就像是Buffet,
每個想要表達的資訊好比原始食材,
經過設計師/廚師巧手把它變成易讀/好吃、令人引起共鳴/垂涎欲滴之後,
再把它們一一放在視線流動/用餐動線被設計過的資訊圖表/自助餐吧上,
讓觀眾/食客細細的品嘗與發覺其中的驚喜。

2014年1月21日

簡報配色必備輔助工具:Adobe Kuler

(閱讀本文前請先參考上一篇:如何選擇簡報的配色?
前面一篇探討到簡報的配色時,
提到須先了解「如何建立色彩的意義」以及「如何選擇色彩」的觀念。
了解簡報配色的概念之後,
我們便可以應用配色輔助工具"Adobe Kuler"進行簡報配色的選擇與記錄。
這套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使用者「記錄」與「保存」在生活中所見美麗景象的配色
比方說你的電腦有一張照片、裡面有一些你很喜歡的顏色,
那麼Adobe Kuler可以幫助你從該張照片中挑出(推薦出)5個顏色;
或是你看見了某個很漂亮的事物,
那Adobe Kuler的手機app也可以讓你隨時記錄那些美麗的配色,
當作日後簡報色彩搭配的參考。

2014年1月15日

如何選擇簡報的配色?

哈,過了一個新年,又好久不見啦!
2014年BILL要分享給大家的第一篇文章是關於如何替簡報選擇顏色
之前到葉丙成教授所開設的臺大簡報課班上分享時,
BILL聽到有同學問「簡報該怎麼選顏色?有什麼一定不能選的地雷色嗎?
當時BILL的回答並沒有完整說出想要表達的內容,
因此現在把相關的想法整理成本篇文章分享。
如果你是一位個性很急的讀者的話,
先告訴你BILL心目中的答案:

1. 簡報該怎麼選顏色:
沒有一定規則,
但是可以遵循LOGO或是故有設計的配色,
或者是借助像是Adobe Kuler (在下篇介紹)這樣的配色工具。

2. 有什麼一定不能選的地雷色嗎:
就設計上而言只要符合視覺聚焦、衝擊、流動,
沒有不能用的顏色,
但是顏色的偏好與禁忌往往需要視觀眾而定。

很多書籍或網站喜歡一開始就教人如何選色,
同時推薦很多協助選色的工具。
但實際上選色是奠基在色彩具有意義之上的;
也就是說在探討簡報的配色時,
必須先了解「如何建立色彩的意義」再探討「如何選擇色彩」。
讓我們先從如何建立色彩的意義開始。

訂閱簡報藝術烘焙坊的最新分享

* indicates required